■河南经济报记者 赵国喜 赛晓涛 文/图
中小企业如何集聚“出海要素”,实现内外联动?在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“向外”的新路径方面,台前县的一些企业用“闯”的精神、“拼”的勇气,一路披荆斩棘,将产品销往海外市场。一些企业也由最初的代加工工厂,逐渐发展成为拥有自营出口权的工贸一体型知名企业,将小产品做成大产业。
华泰羽毛制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介绍派对用品
羽毛制品扮靓欧美圣诞夜
11月28日上午,在台前县华泰羽毛制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,工人小心翼翼地将色彩斑斓的羽毛粘在饰品上面,经过几道工序后,一件件颇具特色的节日派对用品被送往仓库,等待外运。
在这家公司的展厅内,羽毛面具、羽毛翅膀、袜布翅膀、羽毛毛条、珠片面具、头饰头箍、节日服装等多个系列的几千个品种节日派对用品及装饰品,摆满了几百平方米的大厅。工作人员介绍说,他们主要做国外节日派对用品及装饰品,产品出口至欧美等地区。
在生产车间,技术人员介绍道,公司从原料收购、整理、染色、工艺制作到出口销售,每一道工序均经过严格把关,即便是一点胶水、一根羽毛都要精准到位。
“我们公司的节日派对用品,通过广交会、物资交流会等渠道,签订的订单,已经占到了同类产品全国出口总量的90%以上,2022年出口额达到3000多万元人民币。今年的订单也非常可观。11月22日,通过山东港口青岛港又发往美国几千件,主要供应美国的商超。瑞典、澳大利亚的订单也不少。”公司负责人谈起“破浪出海”的情况时,很是兴奋,“业界有台前‘羽’众不同之说。我们的产品制作精细、栩栩如生,款式还新颖,关键是我们的产品符合国际环保标准。”
芭蕾舞鞋跳上世界舞台
在位于台前县清水河乡的台前县舞琳鞋业有限公司,几十名工人正在忙碌地赶制舞蹈鞋。工人脚踩电动缝纫机,一针一线间都透露出专注与细致。每个人都专心致志。几分钟的工夫,一只舞鞋的鞋帮已缝纫完成。
“低头是舞鞋,抬头是梦想。我们不但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个,还为150余名村民实现了富裕的梦想。舞鞋销售占到了黄河以北地区近30%。部分产品通过外贸机构畅销海外,我们生产的舞鞋在世界大舞台上翩跹起舞。”丁小燕说。
乡里的工作人员说,2009年,吴玉磊、丁小燕夫妇大学毕业后,曾在郑州一起打拼,收入比较稳定。当他们看到郑州市广场上众多跳广场舞的市民后,发现广场舞鞋、拉丁舞鞋、芭蕾舞鞋有很大的市场空间,就创立了一个销售公司,开始推广舞鞋。他们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70万元后,没有止步不前,因为加工厂货源跟不上,产品质量也保证不了,于是,他们就尝试着在郑州北郊租赁了一处车间自己生产,2013年年初,又把生产车间搬到了现在的位置。
如今,吴玉磊跑市场,丁小燕负责生产,车间里的几个技术骨干进行传帮带,工人的收入越来越高。“你看,今天是11月28号了,这个月4000元的工资已经转给了工人赵冬丽。 ”丁小燕打开手机里面的转账记录说。
“不耽误接送孩子上下学,农忙时还不耽误收庄稼。”30多岁的赵冬丽是清水河乡棘针园村人,说起工资,很是满意。
医护服加工海外“圈粉”
11月19日,山东港口滨州港,台前县华明服装加工厂的1833箱11000件医护服顺利装船,驶向美国。
该厂负责人徐光明说起代加工,满脸的收获感:“我之前开超市、经营服装制作,总觉得人生缺少点什么,现在开工厂,代加工的产品出口海外,实现了在海外‘圈粉’的梦想,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共同致富。”
在台前县华明服装加工厂代加工车间,只见一排排缝纫机整齐排列,“织娘”们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,手中的布料在操作台上飞舞,一件件做工考究的服装逐渐成型。这些工人大多是附近村里的妇女,她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,也能在这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,实现经济独立。
2023年6月,徐光明经客户介绍,揽到了一笔7万多元的服饰代加工订单,由于做工精细、交货及时,接收方验货后,特别满意,深得委托方的信赖,已经发往美国的医护服就是精工加诚信的大单。
“国外对订单的要求特别严格,服饰上,针脚和针距必须一致,不能留线头,更不能有丁点的缝纫机油留在衣服上。”在车间操作缝纫机的女员工说起质量一脸严肃,“不然,验收不过,退货了,损失大了不说,关键是损害了我们的声誉。”
“我们做代加工,就要突出‘质量第一,信誉为本’,彰显我们在行业中的绝对优势,打出代加工的一片新天地。”徐光明说。
台前县外贸潜力逐渐显现。去年,该县进出口总值为1.66亿元,其中出口1.65亿元、进口163.8万元;今年前7个月,进出口总值为1.17亿元,同比增长12.7%,其中出口达8227万元、进口达3481万元。台前县正在加速培育贸易发展新动能,推动外贸出口增速划出“上扬曲线”。